seo难做的本质
14 2025-07-10
当前SEO行业存在结构性矛盾:表面是技术优化,实则是内容同质化竞争的无奈之举。
大部分的SEO都是在用运营上的勤奋来掩盖内容或产品层面的懒惰与失策。
网站或者网站产品缺少独到的内容和功能,只能在一群同质化的竞品中,开展一场缺乏独创性与实质价值的内卷游戏。
如果某个产品依赖SEO,基本上可以列入一类“三无产品”,即
无稀缺性内容(也就无复制门槛)
无独特功能(也就没有用户的真实需求)
无社群影响力(也就无自然增长)
但网站运营中的高度竞争性是站长们进行搜索引擎优化的主要动力,即大量网站的内容是同质化的,而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网站在搜索结果中出现的顺序和频率即决定了流量的分配。而基于流量计费的广告又通常是网站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在作为流量入口的搜索引擎面前那些以盈利为目的的站长们毫无议价能力,必须接受搜索引擎厂商的一切安排,哪怕这些“改进”仅仅是服务于搜索引擎的爬虫程序而非真实用户。
SEO是一种被过度量化的伪科学,用指标掩盖意义,它扭曲网站作者以讨好机器代替服务观众,臣服于搜索引擎的算法与中介权力,本质上是用“量”掩盖“质”,用“术”掩盖“道”,消耗了大量人财物,却不提供真正的功用。自然当搜索引擎不再是流量的唯一入口时,SEO就会被显著削弱乃至放弃。
1. 内容与产品的三重缺失
• 稀缺性空洞:80%的网站依赖内容搬运或微改,缺乏原创研究、独家数据等竞争壁垒
• 功能趋同:同类站点往往采用相同模板(如电商的“商品页-分类页-详情页”标准化结构)
• 社群断层:仅3%的网站构建了用户UGC生态,多数依赖机械式外链建设
2. 流量入口的囚徒困境
• 搜索引擎占据60%以上的商业流量分配权,迫使站长接受反用户体验的规则:
• 为适配爬虫而牺牲阅读流畅性(如关键词堆砌)
• 算法更新导致的过度调整(如频繁修改TDK标签)
• 广告收益与搜索排名强绑定,形成恶性循环
3. 技术异化的双重悖论
• 量化陷阱:将DA/PA等指标神圣化,却忽视“用户停留时长”“分享率”等真实价值维度
• 中介权力:搜索引擎通过Featured Snippet等产品,将网站内容碎片化为算法饲料
破局路径:
• 内容升维:打造不可替代的深度资源(如行业白皮书、交互式数据库)
• 需求重构:通过用户旅程地图挖掘未被满足的长尾场景(如B2B领域的决策支持工具)
• 去中心化:布局私域流量矩阵(邮件列表/Discord社群),降低搜索依赖度
当SEO投入产出比跌破临界点时(通常为流量成本>用户LTV的30%),战略重心必然转向原生价值创造。